我從來沒想過,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地區──石籬,在別人眼中看來,是一片偏遠之地。
兒時住在石籬旁邊的石蔭,花兩塊多,坐巴士就能直達葵芳港鐵站,感覺已是十分方便,近日一聽塌樓住戶所言,方知自己一直住在連唐樓戶也嫌遠的「山旮旯」社區。
石籬位處青山公路-葵涌段,交通便利,去油尖旺,有幾路的巴士線經青山公路一走就直達市區;肯花多一些錢,還有非專線的「紅」小巴送你到旺角、佐敦。
石籬中轉屋,多少年前是石籬舊村剩下的產物,從前我和中學同學時常在那村子裡溜達,到同學玩過四八六年代的電腦遊戲後,又在小食店花兩元半,老闆用刀從香蕉般微收彎的紅腸尾切下一段,放到盛滿了萬年油的油鑊裡炸,我們吃得津津有味。
當然,今天要是讓客人住天花剝落、鋼筋外露,樓齡四十的中轉屋,當然是有失遠迎。
但用心想一想,政府只是接濟災民,還不至於成大業主般,需要走到有錢賠錢、有樓賠樓的地步。
是次政府做法已是過去水準之上,至於中轉屋遠不遠?反正是中途站,又是修舊利廢之物,有瓦遮頭相信總比已成頹垣敗瓦的「家」好一點。
サプリ
5 年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