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28/2008

東方巴斯光年帶給我們的希冀

圖片轉載自新華網

中國人再次升空,還踏出了渴望多時的太空漫步/艙外行走,

臉相長得有點像卡通人物太空隊長巴斯光年的翟志剛,出艙後,指令長轉眼一看,就成為東方的巴斯光年。

他踏出的一小步,雖然出艙大部份時間只用雙手來攀附,但也証明了,中國這第三個擁有太空科技的國家,繼自家研發戰鬥機、坦克等機體,後來太空船研發得不錯。

太空是廣闊無限的空間,俄羅斯從前蘇聯解體後,經濟下滑,太空發展一厥不振,靠幫忙其他國家發射衛星上太空來度日子,技術並沒怎麼大進步;美國在近二十年間,分別經歷了兩次大空機體爆炸,原本要擴建的國際太空站也因為資金減少,變得停滯不前。現在借助與俄羅斯的合作,以火箭運載物資到太空站補給,維持這塊「雞肋」的運作。

至於中國如何利用太空空間,來加強自身國力,奧運辦過了,接下來,太空就是另一塊要開闢的地圖。現在中國的太空科技比美、俄走慢十到廿年,相信中國下一步將會全心發展月球登陸,之後再下去,就是如何突破美俄現在的太空「樽頸位」,走到其他星體去。

但中國不能盲目不斷向著超高科技發展,讓種玉稻米的的農民、窮鄉僻壤的小孩,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螢幕,瞧著兩個太空人像海底裡的「蝦虎魚」和「盲蝦」般,一個負責把風、一樣從沙洞裡爬出爬進、揮動國旗。他們看得到國家科技水平提高,但明天,他們仍是如常地挑水澆田、走幾公里上學。高尚的東西對低下的他們太遙遠。希望中國提升科學的同時,亦把這種差距收窄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