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/18/2008

「閃靈」





終於看完了經典電影「閃靈」,馬上到網站imdb找此電影的評分原來進了二百五十大的五十五,進了250位中的電影,不是經典就是好看的電影。

今天看「閃靈」,心中一點恐懼感都沒有,反而因為劇情節奏過慢,令我要分兩次才看畢這套片長兩小時多的電影,這套史堤芬京的小說改編的電影,劇力在今天看來已消退不少。

電影妙處在於主角一家的好戲,前半部份,老公嚇老婆;老豆嚇兒子;兒子又嚇老母。然後大家在嚇與被嚇之間駛盡渾身解數來演,老豆jack nichoson原來演過「無間風雲」黃秋生飾演的警察角色,又扮過某套蝙蝠俠中小丑角色,難怪看他發狂咧嘴大笑時,總有種似層相識的感覺。

三人之中,兒子Danny Lloyd的戲演得不錯,看他真的被嚇驚時,我就擔心,會否令他長大後留下陰影。在imdb有關這個73年出生的Danny Lloyd資料,80年代後,他都幾乎沒有再演甚麼戲。於是人們查問他的去處。有自稱是他學生留言,他現時在肯塔基州的某學校教解剖學和生理學,有一次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問他是否演「閃靈」的那個男孩,最後更被趕出課堂,如此看來,陰影著實不少。

另一個留言者更好笑,說他的電影「閃靈」海報就只欠Danny Lloyd的親筆簽名,他為了集齊所有簽名已經有花了十四年時間。但願這位粉絲碰上Danny Lloyd後,不會被他趕走。

電影是一個真實的時間囊,時間沖走了的東西,電影都忠誠地保留下來,它的畫面來得比文字生動、比照片更富色彩和動力。

看電影如果投入,例如,看八十年代的電影,就會像坐時光機般仿佛回到八十年代,只要你不躺在床上、啃薯片、打瞌睡或者像我,分兩次看完,然後像我不停上網找資料。

10/17/2008

奢侈的房間

我是在二十七歲以後才擁有自己的房間,而我妹子則是二十二歲開始才擁有。

我們共同享用一個房間,爸媽則睡在另一間置下床和櫃後,沒有走動空間的房間之中。
於是,我在唸中學時,把房間佈置更改了,把碌架雙人床換成碌架單人床,房的另一邊置了一組窄身的書枱和衣櫃,衣櫃和書枱面對著床,中間留下一條通道,剛好讓我闊步通過。

我房間的窗戶,二十多年來,只曾在對面的廿層高公屋拆卸後的幾年中,能眺到遠處一片綠油油的山巒和靛藍的天;窗戶的另一邊風景,是一群笨大而矮小的工業大廈叢;窗戶下面可以看到一條四條行車線的馬路,小時睡不著時,喜歡數著一輛輛街上駛過的的士,那是比數綿羊更易入睡的方法。

得到了書枱,我開始不用再在客廳攤開摺枱做功課,也不用我在客廳溫書時,父母卻專心地看電視。

第二張書枱,是隨著我的第一台電腦在高中時一起出現,顯示屏擱在書枱上,碩大無朋,幾乎佔去了全部的枱面,幸好書枱夾層中,裝置了一塊寫字板,溫習時,把木板一拉出來,又是書枱。

但我對擁有房間的欲求就像小孩渴望急於變成大人一樣,沒有一刻停止過。我希望房內放一個CD、影碟的架子,最後碟子都放到客廳的電視櫃裡;我希望房內也放上一個書架,讓我放上自己喜愛的書,最後書架得放在大門旁邊。

大學時,我和妹妹的房間內,碌架單人床再變身成了碌架高架床,床底下再添了一張妹妹用的書枱,和一個五桶櫃子,這方法從宜家傢俬參考回來。我出身後,我再替妹子添了一台手提電腦。

夏天開著冷氣的晚上,我們會忠誠地專注在自己的電腦螢幕上,誰也不會轉身偷看別人的電腦熒幕,幻想像在自己的房間內,專心自己事務。

與妹子共用房間的童年,似是一種遺憾,但這種遺憾增進了我們的感情。現在我們都有自己的房間,可以在房內聽要多少有多少的歌、也可以讀自己愛的書、看愛的戲。

但我們現在卻時常獨自留在房間內,很少互相走進對方的房間聊天,這也是一種遺憾。

10/13/2008

估市

「海嘯」一來,各地股市指數大插水,只愛升不喜跌的心態,與我們只愛別人讚賞,不接受別人批評,情形有點輸打贏要;押中寶贏錢,押錯不能輸錢。

美國身為全球大哥,救市自然要帶頭,否則怕且經歷今次「海嘯」後,經濟一蹶不振,變成另一個前蘇聯,到時美元強勢不再,國債還十世也還不清,最後有可能像孫悟空七十二變一樣,五十二州要求分割獨立,變成五十二個小美國。

美國傳媒認為,民主黨總統侯選人奧巴馬的經濟政策「度」得比共和黨的麥凱恩好。聽了奧巴馬的一個「生bite」,說上任後要稅務寬減和開展更多的道路維修工程,增加就業機會。聽到,眉頭一皺,把美國想像成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時候,還是想增加政府開支、減少收入來刺激國民的消費。

上世紀也許証券及科技業還未發達,社會分工簡單,時至今日,請一個在華爾街工作的失業人員去修路、搞基礎建設,你笨人精,領取失業救濟金更實際。

因此注資是比較實用、但不道德的方法。香港股市連番下跌,現在只在一萬五千點邊緣喘氣,我在推敲,一萬四千億放在儲備的資金,銀行說用不著,政府卻可能出其不意,入市干預,盈富基金二代或許有可能再次出現。雖知,當年曾蔭權有份撃退大鱷,捍衛港元匯率、大手掃入藍籌股。

現在市況若更惡劣的話,入市比個別公司入股的方案,令人信心更大,至少股民不會一窩蜂非理性賣股套現。

各國在小便

「環球金融海嘯」是最近唸得最多的新聞稿頭,幾乎所有財金新聞都以此開頭,以表示今時今日所有的新聞包括:
金融機構出現財困、雷曼債券烏有化、施政報告不派糖、拖延最低工資立法、樓市交投萎縮、以及三中全會會議公報都與「海嘯」有關,仿佛我們真的被掩至大浪之中。

當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呼籲已發展國家要為「海嘯」負責;這邊廂,罪魁禍首的美國,總統大方承認是「海嘯」的翻浪者,但卻呼籲全球各國一起團結來面對。

不禁令我想起一個最近讀到的中國故事,一班小朋友為迫真地扮演消防員救火遊戲。其中一人在茅屋旁點起火,然後小朋友一起用小便把火淋熄,但火苗愈來愈大,尿射過以後,不能立刻再放第二次。現情形已近,且看各國的小便能尿多久。

10/10/2008

收線

家裡的電話號碼沿用多年,好記易背,我們都捨不得轉。

但這家裡的電話,用得最多可算是老媽,她撥打的本地電話以至大陸長途,一個月算下來,長途電話打了一千多分鐘,電話費足夠支付好幾個上台月費,原本以為,使用電話最多的她,與人如何攀談應該瞭如指掌、熟能生巧。

一天,長途電話的推銷員捎電來我家,向我老媽推介他們「平通街」的服務。

我媽唯唯諾諾,聽了十五分鐘,我坐在自己房裡聽她說話,以為她差不多要答應之際,她竟然說要和兒子好好商量一下,把我拖進水裡。

推銷員問她要了手提電話號碼,以後幾天,每天來電一次,我媽就是不肯再聽。

也有一次,銀行推銷員捎電說我是特選客戶,準備向她銷售醫療住宅院保險服務。

我也是坐在房裡聽她的對答,她邊說著自己沒有買保險,一邊又把老爸在醫院工作,她也有免費醫療的詳細情形向推銷員如實說明。

推銷員轉而介紹她購買人壽保險,也許是電話銷售,推銷員不知道我老媽的年紀,而我大概也明白人壽保障對老媽來說只是雞肋,從我請教的保險經紀報價單中,我媽的人壽保障只不是等於儲錢辦身後事,保障只是給她入土為安。

我媽和電話中的推銷員嘮叨了一段時間後,最後又再次以要和兒子商量來打發推銷員。

我記得,我爸有一次也接過同類型的推銷電話,不過電話是瞎撥的,只能說出我家的電話號碼,「請問電話號碼是否2426xxxx?」

我把我的心得傳授了爸,

人家只能說出電話號碼時候,你只管說「不是」就可以了。

我和爸模擬了一次情形。「請問是否9123xxxx的登記人?」

爸說:「不是」

「請問是否9123xxxx的使用者?」

爸說:「也不是」

下次再遇到推銷電話來時,只管盡是說「不是」就可以。

推銷員大抵預先背好了一肚子的推銷腹稿,卻未能為那一開始就突如其來的窒礙給予回應。